前言
手术器械的彻底清洗是保证灭菌成功的关键,也是控制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污染器械上血液和体液等有机物变干会增加清洗的难度,易使常规的清洗方法变得无效。研究表明:若手术器械使用后到器械清洗中间时间间隔<1h,清洗合格率为99.21%。若时间间隔>1h,清洗合格率则会降到63.93%。
德国器械工作小组在《器械的正确维护和保养》方案中也推荐,污染器械的处理时间不宜超过6h。如果污物干涸,一方面增加清洗难度,另一方面会加快器械的磨损程度,缩短使用寿命。加上手术室——供中心一体化、消毒供应中心区域化的未来发展模式下,因器械清点、交接、转运等环节的影响,手术结束立马清洗的可能性受到很大的限制。故保湿处理对灭菌前器械的合格清洗是非常重要的。
保湿方法对比
保证好的清洗效果必须选用一种适宜的保湿预处理溶液和方法。目前,国内常用的方法有:浸泡法、喷涂法、湿巾覆盖法,常用的溶液有:多酶清洗液、蒸馏水、保湿剂、碱性清洁剂、含氯消毒液。
研究表明,酶清洗液浸泡法效果最佳,喷涂法次之,湿巾法较差。但浸泡法有以下不足:浸泡保湿需要大量配置溶液和容器,成本相对较高,反复使用其效果受到溶液浓度的影响,而且造成交叉污染;器械长时间浸泡易生锈、镀铬层脱落,造成损耗;器械运送困难,运送过程中溶液易溢出和飞溅,污染环境,伤害工作人员;器械完全浸泡在水中,不易辨认锐利器械,取出时容易刺伤工作人员。按规范要求做 好职业防护前提下,工作人员被溶液污染和被器械刺伤的职业伤害时有发生。
浸泡保湿方法亦对器械锈蚀有直接影响,如果长期与潮湿环境中的有机物、无机物等 化学物质接触,器械会发生氧化变黑,甚至出现锈蚀麻斑。随着浸泡时间延长,器械锈蚀损耗加重,凝固的复杂物质易吸附自由移动的细菌,细菌附在器械纹齿表面形成细菌生物膜。
喷洒法使用时配比方便、用量少、运送方便,对工作人员起到保护作用,省时省力。喷涂过程中由于器 械的特殊造型,对腔隙、关节轴、齿槽等特殊部位难以喷涂到位。湿巾覆盖法湿布覆盖无论是否浸酶、泡碱,湿布容易干,且不能保证污染面都被湿布覆盖,清洗合格率较差。虽然也可防止器械上的污物迅速干涸,但在保湿过程中产生大量被污染毛巾。
常用浸泡溶液
多酶清洗液经研究证明酶能有效地分解有机物和蛋白质,将其用于器械的保湿处理,可使污染器械上血液和体液未干涸前快速有效分解,特别对于管腔类器械,酶清洗剂可以进入管腔深部,渗透至管腔的所有表面,并分解有机物,降低物体表面生物负荷3~5个对数级水平,但稀释后活性维持时间短,多次浸泡使用其活性下降甚至失活,最好一次性使用,而且多酶清洗液成本较高,国内大部分医院的实际情况,难以投入这项成本。
碱性清洁剂由于有强清洗能力,能快速软化干的污染物,去除非水溶性蛋白更有效,欧洲等国家已广泛使用,有效性可持续使用>24h,使用成本较低,特别适合于夜间急诊器械的保湿,对油脂类污染物去除能力很强,但对金属有微弱的腐蚀性,不适用于塑胶制品、橡胶、软式内镜、含软金属的高精微手术器械。
预浸泡保湿剂是由厂家生产的专业成品保湿剂, 有泡沫型和凝胶型。手术器械使用后立即喷洒器械预浸泡保湿剂,省时省力,对工作人员及周围环境影响小。但在使用时应对器械关节、轴节、齿槽等部位重点处理,否则会影响使用效果。目前国内各医疗单位对手术器械保湿预处理最佳方法尚无统一定论,一般需要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选用。
含氯消毒剂保湿预处理后的器械上有机物凝固,给清洗增加了难度。含氯消毒剂具有腐蚀性,清洗后手术器械表面光亮度不够,易造成器械损坏,增加经济成本,还可污染环境,而且也可能引起人体急慢性毒性反应。
蒸馏水保湿仅能起到湿润作用,而不能有效地分解有机物,因其成本低,根据国内医院的实际情况,也可以用于器械保湿,但必须相应延长清洗的时间和增加清洗剂的浓度以保证清洗质量。
讨论
随着手术器械种类的增加,材质的改革,成本的增加,我们应加大手术器械保湿预处理的实践与研究,选取一种高效、安全的保湿预处理方法。改革存在的弊端,提高手术器械清洗质量,降低成本,控制医院感染,杜绝职业损害,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