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个日夜的奋斗胜利结束了。回首11天来的奋战,至今历历在目,强大的压力,每天值班医护定时汇报病情,晨会围绕一例大面积脑梗塞住院病人的诊断、治疗、护理、康复等方面进密集讨论,群策群力,各抒已见,制定治疗方案;当然还要保证急诊科其他工作的正常运行。
患者女,67岁,因“呼之不应20余分钟”留观出现肢体功能障碍,后转为住院。既往有心房纤颤、高血压、高心病、肺动脉高压史。入院后立即给予吸氧、心电监护、生命支持、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等综合治疗;复查头频CT提示:右侧额、颞、顶、枕叶、右侧基底节区大片低密度影(考虑大面积脑梗塞)其内见条状,结节状高密度影(考虑梗死后出血),右侧脑室受压,左侧脑室未见异常。心电图提示:心房纤颤并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病情危重,由于我院条件有限,通常情况都转上级医院治疗,按流程与患者家属沟通后,患者家属不同意转院,要求在我科住院治疗。
这对科室肯定是一大考验,在科主任带领下制定了治疗方案:第一阶段,降颅内压,消除脑水肿,营养脑细胞,制动,加强护理,减少脑梗塞面积继续扩大,防止心房附壁血栓脱落上冲到脑部,加重梗死;第二阶段,加强护理,防止坠积性肺炎发生;加强深静脉留置管、留置胃管、尿管的护理,防止管路引起的感染;第三阶段,为防止长期卧床引起肌萎缩、肢体功能恢复差,请中医康复理疗科会诊,提前介入中医康复治疗,加强科间合作,共同为患者的康复治疗服务。在连贯的治疗中,注意复查相关指标,动态观察病情的演变,各位医护人员注意加强有限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特别是加强向身边从事神经病学专业的同学、朋友学习,以指导对病人的治疗及康复,有好方案在科室里提出讨论,共同研究,对病人负责,同时提高自己。就这样,通过11天的共同努力,患者终于好转出院了,肢体功能有所恢复,为更好回归社会,出院后转中医科进一步康复治疗。
11天看似很短,实际很长,在全科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特别是还要兼顾急诊门诊工作,在人员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克服了重重困难圆满地完成了对病人的救治,虽说辛苦了一阵子,但也很欣慰,在病人的救治中,对神经病学的领域的认识又前进了一步,每位医护人员都有很好的心得体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我们急诊人的短板,为脑卒中的建立探索一些治疗经验;在救治中也充分体现了科室内医护人员、科室间医护人员团结协作的力量的重要。
您好,欢迎来到昆明市经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