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以突发和反复——发作性鼻塞、鼻痒、打喷嚏、流涕为主要症状,常有过敏史。
(一)
按变应原种类分类
1
常年性过敏性鼻炎
致敏原:多为尘螨、蟑螂、动物皮屑等室内常年性吸入物变应原,以及某些职业性变应原;
临床特点:常同时伴发其他变应性疾病(过敏性疾病);晨起发作,而后逐渐减轻。
2
季节性过敏性鼻炎
致敏原:花粉——是主要的过敏原,也称花粉症。
临床特点:发作呈季节性;不同地区的季节性变应原受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等因素影响;常见于青少年,可迅速出现症状,发病时间可为数小时、数天至数周不等。

(二)
临床表现
阵发性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鼻痒和鼻塞,症状出现2个或以上,每天症状持续或累计在1小时以上即可确诊;可伴有眼部症状:包括眼痒、流泪、眼红和灼热感等,多见于花粉过敏患者;40%的过敏性鼻炎患者可合并支气管哮喘——在有鼻部症状的同时,还可伴喘息、咳嗽、气急和胸闷等肺部症状。
(三)
简单介绍三类一线治疗药物
1
糖皮质激素
鼻用糖皮质激素——最有效药物、首选药。
品种:①丙酸倍氯米松鼻喷雾剂;②布地奈德鼻喷雾剂;③曲安奈德鼻喷雾剂
用法用量:按推荐剂量每天喷鼻1~2次,疗程不少于2周;
中~重度,疗程4周以上。持续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间断治疗

2
抗组胺药
(1) 口服抗组胺药
代表药: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
临床评价:这类药物起效快速,作用持续时间较长,能明显缓解鼻部症状(特别是鼻痒、打喷嚏和流鼻涕),对合并眼部症状也有效;但是:对改善鼻塞的效果有限。用法用量:一般每天只需用药1次,疗程不少于2周。
(2) 鼻用抗组胺药
代表药:氮卓斯汀、卡巴斯汀喷鼻剂
临床评价:
1
其疗效相当于或优于第二代口服抗组胺药,特别是对鼻塞症状的缓解。
2
鼻用抗组胺药比口服抗组胺药起效更快,通常用药后15-30分钟即起效。
3
由于起效快,在过敏症状突然发作时也可用作 “按需治疗”。


用法用量:一般每天用药2次,疗程不少于2周。
3
白三烯受体阻断剂
代表药:孟鲁斯特钠咀嚼片
临床评价:
1
对鼻塞症状的改善作用优于第二代口服抗组胺药,而且能有效缓解打喷嚏和流鼻涕症状。
2
与氯雷他定、鼻用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疗效由于单一用药。
临床应用:用于过敏性鼻炎伴或不伴哮喘的治疗;
用法用量:每天用药1次,晚上睡前口服,疗程4周以上;
▶ 儿童用药应注意
(1)不同年龄段的用量和用法,以孟鲁司特为例:
2~5岁——4mg (颗粒剂或咀嚼片); 6~14岁——5mg (咀嚼片)
(2)关注孟鲁司特的精神系统风险

FDA对孟鲁司特发出了黑框警告:孟鲁司特服药期间可能出现情绪、行为改变,包括:烦躁(攻击性行为或敌意)、注意力问题、噩梦、抑郁、焦虑、幻觉、易激惹、口吃、震颤、自杀的想法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