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即人体组织或器官一部分离开了原来的部位,通过人体间隙、缺损或薄弱部位进入另一部位。通俗来讲,就是肚皮上有个窟窿,肠子从窟窿里钻来出来。一般表现为腹股沟区即大腿根部可以摸到一个包块,有时会掉入阴囊内,平躺或者体位改变后,包块又会消失。按发生部位,腹股沟疝可分为以下几类:
(1)斜疝:自内环进入腹股沟管的疝。
(2)直疝:自直疝三角突起的疝。
(3)股疝:经股环进入股管的疝。
(4)复合疝:同时存在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疝。

腹股沟疝好发于小儿和中老年人。小儿疝气大多数跟发育有关系的,而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增长,腹壁肌肉逐渐退化和萎缩,如果有合并慢性咳嗽、便秘、前列腺增生等疾病,导致腹内压增高,很容易造成了疝的发生。
大多数情况下,疝仅表现为局部的肿块,平卧和按压后肿块可回纳,此时为易复性疝,患者通常无疼痛及其他不适症状,因此往往被忽视甚至被认为无需治疗。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疝不仅需要治疗,而且应该尽早手术治疗,否则易导致急性并发症的发生。
腹股沟疝发生在生殖器附近,病人往往不愿意告诉旁人,自己默默忍受,而且疝气早期不痛不痒,患者认为先不需要治疗,殊不知小洞不补,大洞吃苦。通俗讲,疝气就好比衣服上的洞,如不及时修补,破洞只会越来越大。
中华医学会发布的《成人腹股沟疝诊断和治疗指南》已经明确指出:“成人腹股沟疝只有通过外科手术治疗才能获得痊愈,非手术方法无法治愈。”对于儿童而言,1周岁以内的婴儿发生腹股沟疝,随着腹壁的发育有自愈的可能。而对于1岁以上的患儿,仍建议手术治疗。
腹股沟疝手术治疗可分为开放手术和腹腔镜手术两大类。
➡ 术式一类:"开放手术"
① 壁缺损组织间的张力缝合修补术:也称“传统”手术。
② 疝高位结扎术:仅用于小儿腹股沟疝。
③ 使用疝修补材料的加强修补手术:也称为“无张力疝”修补术。包括:(1)加强腹股沟后壁的手术,单纯平片修补术式和网塞⁃平片修补术式等。(2)腹膜前间隙(针对“肌耻骨孔”)的加强手术。
➡ 术式二类:"腹腔镜手术"
① 腔镜微创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类似于生活中的打补丁方法,是指用一种高强度材料制成,而又十分柔软的、不同式样的补片,通过一个约1-2公分的小切口,置入引起疝气的腹壁薄弱“缺损”处,即医学上称为“疝环”的后方,也称腹膜前间隙。
② 腹腔镜微创疝高位结扎术:仅用于小儿腹股沟疝。
我们重点谈谈腹股沟疝的微创手术,也就是腹腔镜手术。
腹股沟疝的微创手术治疗
1.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 (TAPP)
2.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 (TEP)
疝修补材料常用材料
聚丙烯、聚酯、生物材料。
疝修补材料常用网片类型:
重量型、轻量型、防粘连型。

腹腔镜疝手术解剖理念及优势
1.腹腔镜的出现,不但开创了微创外科的理念,而且还改变人们对腹股沟区观察的方向角度和视野。腹腔镜下可清晰的辩认血管、韧带、腹膜和皱襞等结构。


2.腹腔镜疝修补优点:
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更符合人体力学原理。
腹腔镜手术可直观肌耻骨孔的解剖,可发现隐匿疝,可同时修补两侧疝并不增加切口。
如何做好腹腔镜腹股沟疝手术
1.腹股沟区解剖熟于心、记于脑、支于手。
2.手术中心态的稳定、用脑子做手术。
3.术中找到永不变动的解剖标志。
4.熟练的腹腔镜技术,尤其是缝合技术。
手术风采

腹腔镜疝手术


放置补片和缝合腹膜

腹腔镜疝手术切口
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相比开放手术具有切口小、美观、疼痛轻、下床活动早、恢复快、住院周期短等优势,尤其是针对双侧腹股沟疝及复发疝更有优势,目前已经被越来越多病人作为首选手术方式,我们外科三年前在王顺军科主任带领下已经开展了“TAPP、TEP”两种腹腔镜微创手术技术,目前已经进行了该类手术100多台,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均治愈出院,深受患者的好评及信任,我们也将不断加强自我,提高技术水平、提升服务能力、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减少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更好的为经开辖区人民身体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