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阴囊为一袋状结构,阴囊壁由皮肤、肉膜及肌肉组成,肉膜在阴囊正中线形成阴囊隔,把阴囊分成左右两囊,囊内有睾丸、附睾及精索。睾丸呈卵圆形,左右各一。成人睾丸长3-4cm,宽2-3cm,厚1-2cm。睾丸的包膜由鞘膜、白膜和血管膜构成,十分光滑。附睾由头、体、尾三部分构成,分别附着在睾丸上端,睾丸体后部和睾丸下端。精索为质软的圆索状结构,内有输精管、睾丸动脉、蔓状静脉丛、淋巴管、神经等。
正常声像图:
阴囊为一袋状结构,阴囊壁由皮肤、肉膜及肌肉组成。肉膜在阴囊正中形成纵隔将阴囊分成左右两囊,内有睾丸、附睾及精索。阴囊壁厚2~5mm不等,双侧对称。正常睾丸呈椭圆形,表面光滑,由呈强回声的白膜包被。实质呈均匀点状的等回声,纵切面上沿睾丸长轴可显示睾丸纵隔,呈线状强回声,为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穿行的区域,由此发出分支状血管滋养睾丸实质。睾丸的三面有附睾包绕,正常鞘膜腔内可见少量积液。
超声探测方法:
1、仪器条件 采用高分辨率实时超声仪,7-10MHz线阵式探头。2、体位 通常取仰卧位。站立位用于精索静脉曲张和疝的检查。3、扫查方法 横切面扫查和纵切面扫查。
常见超声诊断情况有以下几种:鞘膜积液【病理及临床表现】:正常的鞘膜腔内仅有少量的液体,病理状态下鞘膜腔内液体异常增多,形成鞘膜腔积液。按其发生的部位可分为睾丸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局限包裹性)、睾丸精索鞘膜积液(婴儿型)、交通型鞘膜积液,临床表现为阴囊肿大,下坠感。鞘膜积液量多时透光试验可为阳性。【超声表现】:阴囊内或/和精索区见液性无回声区,形态可变,精索区可局限。合并感染者内部透声差,可见密集点状回声,慢性鞘膜腔积液纤维素渗出可形成分隔。
睾丸及附睾炎【病理及临床表现】:附睾炎多发于青壮年,也可是前列腺手术、尿道狭窄长期停留导尿管并发症。多为细菌逆行感染。急性发作时局部阴囊皮肤红肿,有触痛,可有发热等症状。慢性附睾炎仅有患侧轻微疼痛或下坠感,触诊在阴囊内睾丸旁可扪及质硬肿块。睾丸炎较为少见,受附睾炎症累及为细菌性逆行感染,由病毒性腮腺炎、颌下腺炎引发为血行感染,具有不同的超声表现。【超声表现】:睾丸、附睾肿大,回声减低、不均。慢性附睾炎可见钙化灶。细菌性逆行感染途径沿精液合成传输途径:尿道-输精管--附睾尾、体、头-睾丸,所以附睾尾部最常见,有睾丸炎必有附睾炎,且附睾头部必累及;而病毒性血行感染则一般先累及睾丸,再向附睾蔓延,附睾头先受累,所以发现睾丸炎而没有附睾炎,一般为病毒性血行感染。CDFI:可显示睾丸、附睾内血流信号丰富。
睾丸扭转【病理及临床表现】: 多见于小儿、年青人,因精索血管扭转造成睾丸实质缺血。临床表现为睾丸持续性疼痛,伴有恶心、呕吐。睾丸扭转属临床急症,长时间扭转造成睾丸实质坏死,需及时转复。【超声表现】:二维:患侧睾丸肿大,回声减低。晚期睾丸坏死内部回声不均匀,鞘膜腔液体增多。慢性期(>10天)出现睾丸体积缩小。睾丸扭转的二维声像与扭转发作的时间有关,应结合临床。健侧睾丸无异常。CDFI:患侧睾丸内血流信号完全消失或显著减少。在扭转的早期,由于静脉压力低, 先是静脉阻断(应仔细检测频谱!), 动脉血供仍存在。双侧睾丸对比有助于确诊和鉴别。
睾丸和附睾囊肿
【病理及临床表现】:睾丸内囊肿多继发于炎症、外伤或退行性变,无重要病理意义。附睾囊性肿块有附睾囊肿和精液囊肿(多见)两类。附睾囊肿体积小,一般不超过4mm,位于附睾头输出管。精液囊肿中年男性多见,好发位于附睾头部输出管附近,体积可较大。
【超声表现】:睾丸实质内出现小的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区,边界清晰,一般仅数毫米。附睾头部出现类圆形无回声肿物,壁薄,有时候可见内部点状回声。
阴囊(睾丸)外伤
【病理及临床表现】:阴囊外伤以钝挫伤多见,偶遇刺伤和枪弹伤。
【超声表现】:1.阴囊血肿(鞘膜内积血):睾丸周围出现无回声区,内见浮动细点状回声或低回声肿块(新鲜血块回声高)。2.患侧阴囊壁增厚,两侧对比可发现。3.睾丸挫伤破裂:睾丸实质回声异常或内见异物回声。睾丸轮廓外形异常,失去整齐边缘,提示睾丸破裂。
精索静脉曲张
【病理及临床表现】:精索蔓状静脉丛扩张、迂曲、伸长称为精索静脉曲张,95%发生于左侧精索,因为左侧精索静脉汇入左肾静脉,而右侧精索静脉直接汇入下腔静脉。轻者可完全无症状。重者患侧阴囊有坠胀痛,阴囊表面见扩张迂曲的静脉,触诊呈蚯蚓状软性团块,平卧症状减轻或消失,需结合站立位检查。重度精索静脉曲张严重影响睾丸生精能力,导致男性不育。
【超声表现】:患侧精索静脉增多,迂曲扩张,宽度>2mm。改用立位或做瓦氏动作,可见管状结构明显增多、增宽,侧枝循环建立。病变沿精索静脉上游发展,可延及附睾甚至睾丸静脉曲张,管径增宽,血流淤滞。
CDFI:扩张管道内见静脉样频谱,瓦氏动作后可见反流,根据反流程度划分精索静脉严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