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出生到到1周岁之前为婴儿期,此期是生长发育极其旺盛的阶段,因此对营养的需求量相对较高。随着婴儿逐渐成熟,进入能够进食固体食物、向成人饮食过渡阶段,必须经过其他食物引入阶段,因此婴儿喂养的重要生物学特征是液体食物转换泥糊状(半固体)食物喂养,以及两种喂养的衔接喂养。
一、及时添加、食物转换的必要性1.生长发育和营养素需要量增加
如钙、铁、锌,以及维生素A、D、C、B族等,母乳提供逐渐不能满足。
2.消化道生理成熟度不足以承担固体食物
随着婴儿月龄增长,胃容量逐渐扩大,消化吸收功能不断完善,但还不能直接从液体食物到接受固体食物,必须经过半固体(泥糊状)食物衔接,使口腔及胃肠各种消化液分泌增加、酶活性增加而锻炼适应其消化功能。
3.能力发育的需要
及时添加泥糊状食物有助于促进神经系统发育,刺激味觉、嗅觉、触觉能促进语言能力发育;4~7个月是婴儿味觉敏感期,泥糊状食物扩大婴儿味觉感受范围,对日后偏食、挑食、拒食等不良行为有预防作用。
4.为过渡成人固体食物阶段作准备
在添加喂养期间,婴儿学会用匙、叉、杯、碗等餐具,适应普通用餐与食物混合,为1岁后正确进食、均衡膳食打基础;同时添加食物的味、色、香、形能诱发食欲而保持对食物的喜好,培养良好饮食习惯。
5.发育行为需要
接触新的食物可刺激各种感知的发展,从而促进智力发育。从喂养过程的视觉接触、张口、咀嚼吞咽,到食物进口、舌头体验食物性状、软硬和颗粒大小、鼻子嗅觉食物、味蕾品尝食物的味道,随后这些感觉将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形成丰富的神经通路,以促进大脑的细胞发育和智力发展。
二、食物转换类型与选择
1.泥糊状食物(半固体)
是食物转换期第一阶段食物,乳类仍是供应能量主要营养源,泥糊状食物是必须添加的食物,也是基本食物过渡载体。无论动物或植物源性食物都可以做成泥糊状,类似没有颗粒及碎末的“稠粥或烂巴粥”,适合4~6月龄婴儿。
2.末状食物、碎状指状食物
是食物转换期第二阶段食物,增加食物体积和质地,有利于促进齿、舌、咀嚼及吞咽功能发育,也利于学会使用餐具独立进食技能培养。
引入其他食物原则是维持原乳量基础上补充,但有个体差异。
2随着月龄的增长,乳类占总能量的比例逐渐减少,谷类食物则逐渐增加成为主要基础食物,但摄入量存在个体差异。
3虽然鸡蛋、水果富有营养,但不是婴儿基础食物;引入食物并非是两次哺乳之间的“辅食”,不能占据乳量或哺乳时间。
4婴儿食物要单独制作,尽可能少糖、不放盐、不加调味食品;从食品准备到制作、存储、喂食各个环节,喂养人员都要注意保持清洁、消毒,不要使用奶瓶。
5婴儿出生前3个月的高速生长阶段是乳类液体食物,4~6个月快速生长阶段的泥糊状食物喂养是过渡固体食物的衔接喂养,时间为4个月左右。此阶段是婴儿生长发育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生理阶段,喂养不当造成的生长发育问题,在固体食物阶段即低速生长阶段难以得到补偿,是三级喂养方式中的重要的“承上启下”。
6
工业生产的市售泥糊状食物必须符合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所制定的营养和卫生标准。合格标签必须清晰、醒目标注以下内容:食品名称、配料清单、能量与营养素含量、净含量、保质期、生产与存储说明、食用方法和适宜人群,以及制造商和经销商的名称、地址、产品标准号。日期标识不得另外加贴、补印或篡改。